教育 我们忠诚的事业|南昌交通学院 古红梅: 幸遇良师 幸做人师

分享到:

2024-09-10 15:44:34

南昌交通学院

image.png

(南昌交通学院2023年“十佳”教师 古红梅)

在浩瀚的人生长河中,总有一些职业以其独特的魅力,照亮着前行的道路,引领着灵魂的成长。对我而言,教育便是这样一份事业——它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更是塑造人格、培育理想的熔炉。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我感到无比荣幸能够见证并参与这份既伟大又光荣的职业。

初识教育的光芒

回望来时路,我的教育之梦源于一束温暖而坚定的光芒。学生时代,正值打工热潮风靡之时,周围许多同龄人纷纷放弃学业,踏上了南下淘金的路途,面对现实与诱惑,我也曾感到迷茫与不确定。就在这时,一位恩师如同晨曦一般,穿透了我内心的迷雾。记得那是一个清晨,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老师不期而至,带着疲惫却充满期待的眼神。他以朴实真诚的话语,耐心分析继续学业与步入社会的利弊,用丰富的人生经验为我描绘了一幅幅可能的人生图景。他告诉我,通过教育,我们能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拥有更多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机会。这份感动与启迪,在我心里种下了成为一名教师的梦想种子,让我渴望有一天也能像他那样,点亮更多学生心中的明灯。

讲台上的坚守与成长

踏上高校思政课的讲台,我深知这是一片需要用心耕耘的土地。随着时间推移,我发现大多数同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感到枯燥乏味,难以产生共鸣。于是,我尝试改变教学方式。

记得有一次,在讲解“人的本质”这一主题时,我尝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了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互动方式。课堂上,同学们围绕各自感兴趣或感触深刻的案例展开了热烈的辩论。有的同学援引了孟子的“性善说”与荀子的“性恶说”,从理论角度阐述观点;有的同学分享了个人经历或身边的故事,强调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还有同学提出了更为现代的观点,认为人性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受到教育、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讨论非常激烈。看到这些年轻面孔上洋溢的激情与好奇心,我感到由衷的欣慰。那一刻,我从他们的眼中看到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欲。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教育不仅限于课本上的文字,而是要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学会独立思考,并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image.png

 

传递温暖的光芒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有许多学生的经历令我感动,促使我不断思考教育的意义。其中,有一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学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原本是调剂到我们学校的,对于分配给他的专业并不感兴趣,这导致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感到迷茫且困惑。察觉到他的困扰之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在那次谈话中,我分享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告诉他人生的道路虽不平坦,但每一步都蕴含着成长的机会。他听得很认真,眼神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之光。从那以后,他仿佛变了一个人,不再沉溺于过去的迷茫与挣扎,而是积极地投身于专业学习之中。如今,他早已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正从事新能源电池设备设计工作,并在该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挑战。

他的成就不仅让我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更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那就是要用心去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声音,用爱去引导他们走出迷茫,用智慧去点燃他们心中的梦想之火。

教育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它要求我们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彼此激励。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对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最真实、最贴切的写照。教育之路虽长且艰,但只要我们心怀忠诚、勇于担当、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够在这条光荣而伟大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更坚定。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求学择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求学择校网”,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