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2023-03-23 13:52:44

中国教育报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多年来,山东省烟台第十四中学始终坚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现在和未来”的办学宗旨,秉持“智行千里、德赢天下”的育人理念,积极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育人模式,创设有温度的育人环境,构建高品质的育人生态。经过12年的接续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立足实际、符合学情的向心教育“345”育人模式。

“一主两翼”:

向心教育“345”育人模式内涵

育人方式的变革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焦点和重点问题。基于新时代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学校于2010年开始对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探索,又于2017年对学校德育模式进行打磨,最终融合形成向心教育“345”育人模式。 

学校向心教育理念的提出,最初灵感来自物理现象。众所周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无论受到多少力的作用,其合力总是指向圆心。向心教育的“向心”是“指向一个圆心”,这个“圆心”就是指核心素养。向心教育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放在首位,强调学校要回到以学生为本的初心,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感;强调要促进学生的内涵发展、个性化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强调知行合一,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向心教育“345”育人模式具体架构为“一主”(向心教育)、“两翼”(“345”教学模式与“345”德育模式)。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德育模式,学校都从培养人的角度出发,指向培养核心素养,以学生为中心,不仅强调知识的传授,也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不仅关注学生外在的表现,也重视学生内在的发展。

教学模式:

向心教育“345”育人模式的形成与推进

向心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个性化教学和多元化评价,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自2010年开始,学校经过多轮阶段性课改研究打磨,逐步形成基于深度学习的“三制四段五步”向心教育“345”教学模式。

“三制”指的是管理层面,具体是指导师制(教师变讲师为导师)、班组制(变班级管理为班级和小组管理)、学分制(变学生考试成绩的单一评价为与平日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学分评价相结合),为实现向心教育教学过程提供制度保障。

“四段”即课前四段(教师两段:发布任务、获取学情。学生两段:学案导学、微课助学)。课前发布导学案和微课等学习任务,既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路线图和脚手架,也是为教师获取学情提供依据。恰当运用互联网数据统计、即时互动、资源共享等优势,精准获取学情。教师利用收集到的学情,明晰学生认知起点,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二次备课,可以更精准地设置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最终得以有效达成学习目标并提升课堂效率。

教师两段:一是发布任务。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将微课、测试题等资源提前上传到学习平台,同时下发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二是获取学情。教师通过学生问题反馈、在线测试及导学案批改等途径,将学生的疑惑点、疑难点筛选出来,然后进行针对性点拨,同时准备好下一节针对性的变式训练题。

学生两段:一是学案导学。学生结合导学案的路线指引自主学习课本内容,同时借助平台资源进行深度思考,训练学科思维。在此过程中,学生将解决不了的问题标注出来,同时在学习平台上提交给教师。二是微课助学。观看微课:重难点部分观看微课,同时完成微课上相关任务。互助解疑:小组内讨论,互助解决问题。学生根据完成速度,先两两进行讨论,再由组长带领进行讨论,最后将组内讨论后解决不了的问题整理出来反馈给任课教师。反馈测试:学生预习任务完成后,独立完成学习平台上教师推送的任务,同时将学习成果或质疑通过平台提交,教师在线点评指导。

“五步”即课堂五步。课堂教学流程主要包括五个步骤(温故知新、复习检测,激情导入、目标解读,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教师点拨、拓展训练,巩固检测、布置作业)。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抓节点、求细节、提质量、教方法、作评价,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激兴趣、拓思维、强能力、重交互。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学校强调“不唯模式唯高效”,不一味地固守模式,每堂课不一定都分五个步骤,可以根据学科教学的实际需要,各环节、模块互相组合实现教学优化,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制四段五步”向心教育教学模式,通过深度学习,建构学科逻辑体系,推动教与学深度融合,夯实学生文化基础,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自主发展能力。

德育模式:

向心教育“345”育人模式的持续深化与发展

学校立足实际,丰富德育内涵,于2017年开始探索、构建、实践向心教育“345”德育体系。与教学模式中的“345”不同,德育模式中的“3”是指强化三个意识,“4”是指加强四个结合,“5”是指实施五项工程。

(一)强化三个意识

一是强化立德树人、全员育人的意识。学校坚持“大德育观”,人人都是德育教师、事事都是德育活动、时时都在实施德育,时时、事事都以德育浸润学生。

二是强化学科德育、终身发展的意识。学校研究学科核心素养与德育的契合点,明确各学科德育特点、德育范畴、实施建议和评价办法,充分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实现“传道”与“授业解惑”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三是强化德育为首、科研先导的意识。学校通过德育研讨、课题研究、学科德育“四同”课等,总结和推广经验,强化德育科研意识。学校2018年申报的省级德育课题现已顺利结题,并获山东省优秀成果奖。

(二)加强四个结合

一是加强教书与育人的结合。任课教师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把握学科的知识性、思想性、创造性,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中。

二是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结合。学校以家委会、“家校连心桥”为纽带,通过家长会、家长群、家长学校、家长进课堂、校园开放日、专家进校园等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三是加强管理与活动的结合。学校一方面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另一方面通过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体悟成长,树立正确的观念。

四是加强序列化德育与专题化德育的结合。每月一个主题的序列化德育,与利用升旗、班会、墙报、节庆活动等进行的专题化德育紧密结合,契合学生的校园生活,促进体验德育、过程德育的实施。

(三)实施五项工程 

一是学科德育工程。具体措施是通过开展常态化学科德育工作,强化教师学科德育意识、提升教师学科德育能力、健全学科德育评价机制。

二是德育课程工程。基于学生生活,开展情境教学、主题实践和生活体验,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

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程。通过学科渗透、课堂引导和课余活动、环境熏陶等方式,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四是综合实践工程。学校组织研学旅行、社会服务、手工制作、职业体验等实践活动,开展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劳动能力和服务意识,促进学生内化知识,知行合一。

五是主题活动工程。学校开展“读书节”“合唱节”“体育节”“科技文化艺术节”等系列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

经过近6年的实践探索,学校向心教育的“345”德育体系已基本完善,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持续提升,培养了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健康身心、兴趣特长、实践能力、文化积淀。学校先后有多篇德育论文发表或获奖,立项德育课题6项,出版两部德育相关著作。

品牌力量:

向心教育“345”育人模式的深入思考与愿景

向心教育“345”育人模式,是学校育人模式的深度转型。自实施以来,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教师专业发展不断进步,促进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整体提升。“345”教学模式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自信热情地去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不断迸发出学习的奇思妙想,个性得以张扬,潜能得以释放,学习力得到提升。“345”德育模式实施以来,学生在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实践能力等方面发展良好,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人数达到1100人次,核心素养、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在向心教育育人模式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学校有一大批教师得到锻炼,成长为区域专业领军人才。学校连续获得“烟台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烟台市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烟台市劳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多个荣誉称号。

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继续围绕“向心教育”拓宽工作思路,提升办学质量,打造在区域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向心教育”品牌,努力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求学择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求学择校网”,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