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计时100天!考上名校的他们与你分享……

分享到:

2023-02-27 10:00:03

扬州日报

距离2023年高考还有100天左右,在这段时间里,如何调整心态积极备考?本报邀请了多位2022届优秀高中毕业生,他们现就读于清华、北大、南大、厦大等院校,希望自己分享的当年备考经验,能让学弟学妹们有所收获。

找到学习与生活的意义

——詹辅晟,毕业于扬州中学,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力学系

詹辅晟的求学之路从高邮湖西的一座小镇开始。在他看来,好的学习习惯能受用终身。

初中时,他专挑年级里成绩最好的同学对标,大有项羽“吾可取而代之”的意味。在不断努力下,他与顶尖高手的差距不断缩小。这是一段厚积的时间,为将来的薄发做准备。

高中后,他选择走物理竞赛道路。“高中阶段完成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我觉得是认清了自己的理想与未来的方向。”詹辅晟说,他有探索宇宙星辰的梦想。

詹辅晟觉得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而且是一个不怕受打击的理想主义者。他认为,学习是帮助实现理想的手段,不是目的。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并不会迷失,也希望每位同学能够好好思考自己学习的意义。

“数学物理都是需要花时间理解与钻研的,也是理科中的基础课程。面对应试,数学平常可做的主要是限时训练以及专题练习,训练的量要有保证,而物理侧重于对物理思维、物理规律的深入理解与应用,概念清晰,理解透彻,题目的量其实并不需要像数学那么大。”詹辅晟表示。

“主阵地”一定在课堂

——万传扬,宝应中学2022届毕业生,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

 万传扬认为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上会有重点、按节奏梳理各方面知识,而且会兼顾到各个角落,这有赖于老师的多年经验,并不能靠一味做题解决。所以,比起一个人埋头苦干,跟从老师的节奏是更好的选择。除此以外,他认为学习要多问。孔子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难免遇到各种问题,要敢于并且善于向身边的人求助,可以是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也可以是主动向老师提问。以他自身为例,高中有一段时间英语作文写得并不是很好,当时他主动向英语老师寻求帮助,坚持每天写一到两篇作文请她修改,长此以往,他的英语作文有了很大的提升,高考时英语也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在学习之外,万传扬热爱阅读。父母自幼就全力支持他的这个爱好,购买各类书籍、订阅各种杂志。他读书涉猎广泛,通过书本见识了世间万象,养成了勤于思考、乐于钻研的习惯。

在生活中万传扬善于观察、勤于动手。多次跟随在医院工作的母亲到科室看她为病人诊断,在母亲的潜移默化下种下了一颗从事医学事业的种子。

对自己保底学校心中有数

——郑博文,2022年毕业于扬州中学,现在清华大学未央书院求学

郑博文在初中时接触了数学物理竞赛,高一强基计划政策出台之后,他改变策略准备强基计划,放弃了许多竞赛的难题,而更重视校内成绩和一些基于高考的纵深拓展。

他觉得自己的学习特点是分阶段对各学科专门攻关,提高分数。他认为,要不停试错,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去检验这些方法是否适合自己,最后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时间分配上,利用好课堂是第一要义。白天在学校的时间是宝贵的,与其把自己学习的时间放在课后,将“宝”押在熬夜上,利用好课堂时间会更好。

关于心态,他认为,如果没有明确热爱追求的专业或者院校,倒不用急着硬给自己找个理想。知道自己大概的保底学校,心中有数就可以了,高考之后,再去考虑自己的分数能上什么学校什么专业。

以成就感作为学习动力

——钱晨,宝应中学2022届毕业生,现就读于清华大学未央书院

钱晨认为,高中是一个思维拔高和注重学习效率的阶段。拔高思维的前提是有着扎实的基本功,对知识点有深层次理解。此时,很多题便不攻自破,无需消耗时间。也有人说高中学习需要智商和天赋,其实并不完全如此。高中阶段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既跟得上各学科老师授课的节奏,又能保持自身自主学习的节奏,同时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学习效率高了,成绩自然水涨船高。

钱晨的性格略显倔强,在学习中也延续了这一特点。在学习中,他碰到难题时喜欢深究,深究难题常常帮助他更好地认清问题的本源,也让他对知识点的学习更加深刻。当类似的问题改头换面再出现时,常常能一眼看出,这也节省了许多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但在高中时,学习难度上升,知识点大大增多,问题类型层出不穷,这一习惯也让他在遇到一些问题时耗费太多时间、太多精力。注意到这个问题的他也立即试着调整自己,不能一味抠题目,更要讲究灵活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挖问题的本源与保持学习的自由度,这两方面应保持平衡。

他认为,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学习过程中取得突破后的成就感作为学习的动力。愈学习,便愈加渴望提高自己、取得突破,而获得的成就感也鞭策自己继续学习,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多读书,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孔祥涛,扬大附中2022届毕业生,现就读于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小学、初中时,孔祥涛一直是个成绩中上的普通学生。和大部分同龄人一样,他学习被动,成绩起伏不定。但进入高中后,尤其是在学生发展部的三年,他逐步学会了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培养兴趣,挖掘潜能。

孔祥涛认为,无论是文学名著,还是理科经典,一定多读书。读书,也许不会立竿见影,但在将来的某个时刻会助你渡过难关。高中阶段,无论是卧室书桌上的《小径分岔的花园》,还是教室书橱里的《普林斯顿微积分读本》,都给他巨大的触动,使他开始思考人的价值与意义。

其次,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每当遇到难关,他喜欢一个人静坐在学生发展部的考试室里,独自思考问题,在自己能力与认知范围内尽全力思考,不轻易让思维“缴械”。与其在考场上焦头烂额,不如在平时费心费力。

关于学习习惯,他认为因人而异。就如上课笔记工整抑或潦草,错题本整理抑或不整理,只要适合自己有利自己,都可取。正确的认知自己所需,才是最重要的。

要注重身心健康。不以学业为借口逃避锻炼,也别为了一时的娱乐熬夜。体育和音乐可以为积极迎考提供体质保障和精神滋养。

认真投入听每一堂课

——管子睿,2022年毕业于邗江中学,现就读于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

从小学到高中,管子睿的学习成绩时常波动,且不算突出。最明显的问题是每次总会出现学科“坑洞”。每次考试后的反思,总会促进他成长。

管子睿觉得自己缺少恒心,但这却让他愿意去尝试新事物。他认为必要的娱乐放松不可或缺。

管子睿认为,要通过行动去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每个学生都怀揣梦想,而行动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认真投入地听一堂课,在晚自习中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回家后能完成既定的自我拓展,这样的点点滴滴都会对你想要的好成绩有莫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这样的行动给我们带来的满足感也是无法替代的。其次,是要能坚持。只有一次次的坚持,才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赶超他人。在学习中加强学科基础内容的训练往往是日后学习更高层次知识的敲门砖。真正需要的是做题时的思维,高考临场时的问题永远是千变万化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求学择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求学择校网”,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