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2023-05-11 17:57:43

中国教育报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这是在去年高校毕业生数量首破千万后的又一新高。当前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就业政策有力有效,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但也要看到,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牢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依然面临一些新的困难和挑战。各地各高校要聚焦当前促就业工作重点难点发力,拓宽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助力他们高质量充分就业。

解决就业问题根本上靠发展,必须聚精会神抓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市场主体是吸纳就业的顶梁柱和主力军,促进企业发展才能增加就业岗位。数据显示,我国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已达1.7亿户,是吸纳就业的绝对主力。要打出“降、贷、返、补、提”等政策组合拳,倾斜支持吸纳就业多的行业企业,更好激发企业活力,稳定就业存量、扩大就业增量。充分发挥政策性岗位吸纳作用同样重要,公共部门岗位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持。公共部门要带头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挖掘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岗位存量,加大补员力度,稳定招录、招聘高校毕业生规模,合理确定招录、招聘时间,为毕业生求职留出时间窗口。

同时,还要更好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高校毕业生是创业创新的有生力量。各地各高校要把促进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使自主创业成为毕业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新天地。要开展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创业服务支持行动,提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在资金、场地等方面向毕业生创业者倾斜,为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孵化、成果转化等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大学生创业项目转化落地。同时,对灵活就业毕业生,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措施,提高灵活就业保障水平,切实维护高校毕业生合法权益。

要深入开展就业育人工作,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缺乏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尚未建立成熟的就业观、择业观,普遍对自己有着过高的人生期待也是影响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因素。各地各高校要牢固树立“就业育人”的理念,切实把就业教育、就业引导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建设高校全员参与、全方位推动、全要素协同的就业育人生态系统。要深入开展就业育人主题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找准定位,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要注重教育引导大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养成艰苦奋斗精神,主动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高校要健全完善分阶段、全覆盖的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确保有需要的学生都能获得有效的就业指导。高校普遍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构建了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但是一些高校的相关课程流于形式,就业服务质量有待提升。要构建清单化的服务模式,强化不断线就业服务,使毕业生就业服务网越织越密。用好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更优质的“互联网+就业”服务。应持续创新举措,搭建线上线下职业指导平台,为毕业生提供“面对面”、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就业服务既要向前延伸,也要向后延伸。有条件的地方和高校可以考虑把就业指导与服务做到毕业后两年甚至更长时间,及时跟踪调查毕业生就业状况,关注毕业生的中长期就业与发展情况。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有关部门要围绕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简化优化就业手续,畅通就业渠道,清理整顿就业歧视、虚假招聘等违法违规行为,为他们营造更好的就业创业环境。各地各高校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密结合实际,创新思路举措,形成高校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就业、更高质量就业的强大合力。(石国亮)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求学择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求学择校网”,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