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0 14:37:40
原创
打造权威品牌,解读名校之声。《直击高招·名校之声》通过邀请全国高校招办负责人,对本校师资力量、政策变化、培养模式、就业发展、学生活动等进行深入采访,让考生和家长第一时间掌握高招信息,了解高校特色,提供报考建议。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左思。
主持人:首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情况。
左思老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简称中南大,学校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有南湖和首义两个校区,南湖校区位于南湖之畔,首义校区位于国家5A级景区黄鹤楼下。学校的前身是中原大学。1948年,为了建设和巩固不断扩大的中原解放区,培养各方面急需的专业人才和干部,中原大学应需而建、应运而生。河南省宝丰县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发祥地,我们从黄河走到长江,从河南宝丰走到湖北武汉。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期间,以中原大学财经学院、政法学院为基础,先后整合中南六省河南大学、中华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等高校优质的财经、政法教育资源,于1953年5月分别成立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在历次高校调整和改革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历史中最重要的财经、政法两大板块。在2000年,新千年的第一个春天,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正式合并,并组建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经过76余年的发展,学校目前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是教育部、财政部和湖北省共建高校。学校两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主持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发展是重中之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推进学科建设方面有哪些规划和部署?
左思老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科建设总体目标是“建成为全面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独特性卓越贡献的一流财经政法学科”。围绕总体目标,立足学科实际,按照“建高峰、固高原、夯基础、拓新篇”的建设思路,推动完善“一流的领军学科、领先的优势学科、精干的基础学科、强劲的发展中学科”整体布局。
下一阶段,学校将充分发挥一流学科的龙头作用,以两个“先行先试”为指引,通过构建财经政法深度融通的学科体系,持续完善各门类学科发展规划,分类分步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加快建设新兴、交叉学科,启动实施基础学科突破计划。推进学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品牌特色更加鲜明,为建成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夯实根基。
主持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人才培养上的特色和培养模式
左思老师:学校坚持“融通性、创新型、开放式”的人才培养特色,形成了大类培养、融通教育、宽口径、厚基础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是打造融通特色的一流本科教育。学校坚持以本为本,围绕培养“懂经济、通法律、善管理”的一流人才培养目标,先后实施了“财经政法深度融通一流人才培养1.0—4.0计划”,建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新设法与经济学、社会治理法学、经济与金融、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等交叉学科专业,促进法与经济学科群内部融通。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新工科专业,并大力推动其与经法管相关专业融合。目前,学校共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9个,一流专业覆盖率超80%。
二是打造高质量的融通性的课程体系。学校面向所有本科生开设《经济学通论》《法学通论》《管理学通论》《社会原理》4门必修通识课,共计立项24门“读懂中国”系列通识选修课程。经济类、法学类各专业均增设多门前沿经济与法融通性专业课程或系统性讲座,增设保险法学等40余门本科融通课程。目前,学校共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90余门。
三是打造创新卓越的研究生教育。学校持续深化研究生培养体制机制改革,探索融通性、创新型特色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项目。面向国家安全、国家治理、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关键领域加强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积极探索以领军优势学科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的交叉融合,加强生态文明学、数字法学等自主设置的二级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建设。完善“专业学位+X”人才培养体系,试点涉外律师、数字经济等专业学位定制化人才培养项目。
目前,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效已显,人才培养示范区文澜学院形成了本硕博完备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大量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示范效应不断提升。开设多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立足本学科前沿,融通多学科背景,不断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承担的100余项国家战略急需领域人才培养等项目,源源不断培养适应各行业、各层次的复合型经济、法治人才。
主持人:构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发展体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有何经验?
左思老师: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一是坚持自主“造血”,精心育才。实施“文澜学者”支持计划,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近200人次,推荐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36人次,省级人才工程33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9人。近3年获批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攻关项目,数量居全国同类高校第一。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近三年立项数逐年递增,在财经、政法类高校中名列前茅。2023年获批新设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实现所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全覆盖,1名博士后入选国家第一批博士后引才项目。
二是突出拔尖,高效引才。坚持“四个面向”原则,锚定“双一流”建设目标,优化人才引进程序,构建论坛引才、以才引才、多元引才、多维引才格局。优化领军人才发现机制和项目团队遴选机制,施行“揭榜挂帅”,打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初步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项目紧密衔接的阶梯式人才队伍建设体系,教师队伍规模和质量稳步提升。专任教师近160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比80%。
三是放眼全球,灵活引才。立足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有计划有步骤地从国(境)外引进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学术大师和青年海归人才,对具有世界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学习、任职经历,在专业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或者已经取得专业领域顶级水平成果的优秀青年教师,在引进时“一人一议”。学校实施“准聘—长聘”改革,大力引进来自剑桥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青年教师,准聘制教师在《经济研究》《法学研究》《ManagementScience》等国内外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多项国家两金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
主持人:2024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招生政策有哪些变化?招生计划有无增减?
左思老师:今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招生政策有几点比较大的变化,一是本科招生计划增加,帮助更多孩子追梦圆梦中南大。学校作为党创办的大学,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大学的期盼。大家可以后续关注教育部和各省招考机构权威发布,我们在每个省份总计划数都是稳中有升的。
二是关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希贤计划”拔尖人才培养项目,我们由去年的8个项目增加了今年的13个项目,其中12个项目是面向高考一次招生。依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经政法深度融通的培养特色,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
三是电影学首次以高考文化成绩招生,这个对很多考生来说是冲刺“双一流”高校的不错机会。按照教育部要求,今年电影学不再组织艺术专业考试,按照文化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电影学2012年正式招生,近几年每年招生规模稳定在150人,招生规模大;同时,电影学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行3+1培养,三年在我校,一年在韩国东西大学,培养效果好、就业前景好。大家可以重点关注。
四是关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提前批公安学类的身体条件,对身高视力等都是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同时,可以关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治安学(金融犯罪治理实验班)的招生情况,高考一次招生,满足保研条件的话,可以实现30%的保研,而且该专业所在的刑事司法学院的就业落实率和就业去向都是非常可观的。
主持人: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大势所趋,在就业方面学校都做了哪些工作?
左思老师:学校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组织领导、育人环节、就业引导等方面多向发力,多措并举促进毕业生充分与高质量就业。学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多年在90%以上,在充分就业基础上,高质量就业逐年走高,升学及服务国家战略就业去向占据主导。学校本科毕业生升学率保持在40%以上,国内升学院校以985综合院校或财经、政法类院校为主,留学院校多为欧美和香港地区知名院校。学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匹配度达94%以上。毕业生对就业去向的满意度、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成果及学生满意度均连年保持在95%以上。
这几年来,在推进就业工作方面,学校持续加大力度。一是实现招培就联动,构建齐抓共管的“大就业”工作格局。学校动员专任教师、毕业生导师、班主任、辅导员及校友全员参与就业工作。建立校、生、家三极就业工作体系,注重家校联动形成合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念。
二是深化访企拓岗,充分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学校常态化走访企业,加强校企对接,深化与用人单位间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实习实训等方面的校企合作,推动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持续开拓市场化社会化就业资源。
三是引导学生积极响应号召,走向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学校通过各种形式推介西部计划、选调生、大学生入伍等基层就业政策,近年来选调生、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应征入伍人数屡创新高。
四是加快数字化驱动,精准赋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积极建设大数据模块化平台,实现学生就业过程信息化全覆盖。通过精准匹配系统实现就业信息推送双向畅通。
五是就业指导专业化、精细化、全覆盖。从学生入校开始,实现全程化、多渠道、多主体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合理规划和定位,着力提升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更高质量就业。
六是精准赋能,锻造就业育人的“大熔炉”。学校启动“产教融合”建设项目,与企业联合开展校园讲座、校园辅导、实习、公益等活动,成立“产教融合”育人协会,前置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主持人:请您介绍一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转专业政策?
左思老师:学校自2023级开始实行了新的转专业政策,应该是目前双一流高校中放得最开、最人性化的学校之一。执行“转出无限制,转入有要求”原则,学校不控制各专业学生的转出人数,符合基本条件的学生均可提出调整专业申请,各学院拟转入计划数由之前不超过该专业录取人数的5%提高到10%至15%。集中调整修读专业工作面向大一学生,时间为第二学期。转入转出实行双向选择,由转入专业所在学院择优录取。
除了转专业,学生还有4次调整专业方向的机会。一是第一学期根据个人意愿和各项目选拔要求,选择申请拔尖创新本科生培养项目或国际联合培养学位项目,成功率接近100%;二是第三学期,各专业类按学生成绩和分流意愿进行专业分流到具体专业,近年来学校专业分流第一志愿满足率超90%;三是学校开设了法学、金融学、会计学、经济统计学等多个校内辅修双学位项目,每年1000余人辅修双学位项目。四是学校开设财富管理、数智化创新管理、公务员能力提升等多个微专业项目,大二及大三学年学生均可选择,不限专业。
高考已经告一段落,相信所有的努力和奋斗都会落地生花,希望广大考生和家长关注并报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秋九月,我们在黄鹤楼下、晓南湖畔等着你,陪你看日出日落、看云卷云舒、等花开花谢,陪你在浪漫的10520校园里度过最青春烂漫的大学时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欢迎你!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求学择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求学择校网”,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